

不少人想知道关于从机制到疗效,一文了解新冠小分子抗病药物和抗疫情药物研制,接下来让小编为你详细讲解吧!
目前全抗COVID-19药物研发目标主要针对COVID-19感染的宿主过程,包括结合、进入、翻译/复制、组装等阶段。它们可以分为两类病结合阶段和进入阶段。用于病翻译/复制阶段的尖峰糖蛋白和小分子药物的中和抗体。
由于新冠病变异性很强,针对病结合和进入阶段开发的针对S蛋白的中和抗体很难跟上病的突变速度。因此,药物研发目标主要集中在病复制的两个阶段。关键酶是——冠状病3-胰凝乳蛋白酶样蛋白酶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这两种酶都高度保守,在使用抗病药物时可以避免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理反应。因此,它们是极其重要的酶。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1。
图1新型冠状病感染宿主的生命周期
RdRp是病复制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酶。作为病转录和复制的核心成分,RdRp是病进化过程中变化最慢的酶。因此,结构中的催化残基和其他具有重要功能的残基正在针对这一靶点开发的抗COVID-19药物,不易受到病突变的影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对抗COVID-19的靶点之一。6已成功开发并上市的RdRp抑制剂包括瑞德西韦、单拉韦、阿齐夫定和氘代瑞米韦氢溴酸盐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市场上的RdRp药物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类。第一个抗病机制是诱导突变,通过参与病RNA复制过程并诱导RNA复制突变体的产生,最终导致病复制终止;另一种抗病机制是插入终止,它通过插入RNA合成链来终止病RNA合成。
VV116是根据瑞德西韦的母体核苷结构进行优化的。经过药物化学结构的优化改造,具有更强的抗病活性,并改进为更方便的口服剂型1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RdRp药物阿齐夫定的Ames试验、体外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内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均呈阳性12。
表1已在中国上市的小分子抗COVID-19药物说明书中药物相互作用和遗传性描述汇总
我国已上市的COVID-19小分子抗病药物包括3种3CLpro抑制剂和3种RdRp抑制剂。对于这些抗COVID-19药物的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估,最高质量的数据自然是经过同行评审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本篇对于从机制到疗效,一文了解新冠小分子抗病药物和抗疫情药物研制的题解完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