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生命至上风雨同舟三年抗疫的中国故事和抗击新冠病图片简单的相关题,你有了解多少呢?让小编来给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发生的传染病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冠状病感染将被解除;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这意味着我国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疫情发生以来,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与时间赛跑,
赢得了抗击疫情的主动权;
保持警惕、保持警惕,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们怀着同舟共济的意志,锤炼了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坚定了奋勇前行的信心。
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者,用爱心和奉献浇灌希望之花;
坚守本职岗位的各界人士,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筑起了强国的脊梁;
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理解和支持下,守护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回顾过去,
我们以影像为焦点,记录下这段时光。
赢得时间,赢得生命
我们用艰苦卓绝的努力,与病“赛跑”,保护了千万人民。
三年来,我国有效应对了100多起聚集性疫情。
有效应对全五波疫情冲击,
在病最凶猛的阶段,
有效保障14亿多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0年3月16日,在武汉儿童医院的COVID-19隔离病房里,一名新生儿内科护士哄着一名婴儿,当起了临时妈妈。摄影潘松刚
2020年3月5日晚,湖北武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刘凯在护送病人做CT扫描时停下来,让一名87岁的老人住院近一个月的患者享受着久违的日落。新华社供图
2020年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
2020年3月4日,湖北武汉,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即将出院。摄影徐迅/人民画报
2021年10月25日,重庆,医务人员为市民采集核酸检测样本。视觉中国供图
2021年1月15日,北京,市民有序接种疫苗。摄影陈健/人民画报
2022年8月20日,海南三亚“移动急救智能中药房”。摄影郭成/新华社
2022年9月7日晚,贵州贵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给患者送药。摄影杨文斌/新华社
团结一心,同心协力,互相帮助
我们从不孤军奋战,
我们互相帮助,一起前行,
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积极开展抗疫合作,
为稳定全产业链供应链做出积极贡献,
推动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0年4月7日晚,湖北省武汉市,素有“陆地航母”之称的武汉高铁动车段停车场,随着武汉市次日解除对离汉回通道的管控措施230人“静静等待”76天的高铁动车组整装待发。摄影徐迅/人民画报
2022年4月17日,上海市奉贤区西都街道社区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入驻超市,承担商品分拣、配送等任务。新华社供图
2022年5月27日,北京,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方便坊鲜鱼口店餐厅工作人员将社区出入境人员制作的餐盒打包,配送至出入境点。摄影秦斌/人民画报
2022年5月,在北京,重点管控区域,装卸人员按照严格的操作标准,将垃圾移至传送带上转运至垃圾坑。摄影陈健/人民画报
2020年7月3日,北京,朝阳区市场局文教科干部在南路社区摊位引导居民使用电子通行证。马庚平摄影/人民画报
2021年2月11日,农历除夕,北京,快递员徐灵芝送完订单后在街边休息,等待下一个订单。已经快半夜12点了,远处绚丽的烟花预示着新年的到来。徐令智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留在北京过春节。“忙碌、赚、帮助别人,这很好。”徐灵之说。摄影段伟/人民画报
2020年7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场外,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与老师“击掌”。摄影徐迅/人民画报
2020年2月17日,河北石家庄一家服装厂的工人在生产线上制作防护服。摄影翟宇佳/中新社
2020年3月28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线上,工人们戴着口罩,有序组装。摄影徐迅/人民画报
2021年12月6日,工作人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工业园区新疆高新技术植物工厂智能一体化双层薄膜温室内采摘西红柿。
2020年3月21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机场与中国专家碰肩,欢迎中方向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提供援助。摄影史忠宇/新华社
2020年3月28日,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机场,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前右)与中国政府赴巴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握手。同机抵达的还有中方捐赠的医疗物资。摄影刘田
2021年10月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工人们正在包装当地生产的中国科兴COVID-19疫苗。摄影朱伟/新华社
2020年6月5日,满载防疫物资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在义乌西站出发,开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努力拼搏,稳步前行
疫情防控和发展,
天平两端重如千片。
三年来,即使疫情有起有落,
中国仍然交出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单。
2022年10月,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摄影岳跃伟/新华社
2020年5月15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马辉煌和回国大学生石林娇进行直播推介当地特产。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如期实现。摄影陈思涵/新华社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71架战机飞抵天安门广场,向党、向祖国、向人民致敬。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2022年2月4日晚,在北京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上,我国各界代表、先进典型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缓缓将五星级红旗传递到双手捧着场的升旗区。摄影陈健/人民画报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合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2020年7月23日,天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摄影段伟/人民画报
2022年7月,C919大型客机6架试飞机已顺利完成全部试飞任务。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2021年12月5日,海南三亚,“奋斗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视频截图。2021年11月10日8点12分,“奋斗号”刷新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视觉中国供图
2022年5月19日,白鹤滩水电站机组总装工作完成。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的江干流上。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摄影胡超/新华社
2021年,“澜沧号”动车组驶过琅勃拉邦跨湄公河大桥。2021年12月3日,“澜沧号”动车组列车缓缓启动,标志着连接昆明至万象、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中铁集团宣传部供图
2022年9月12日,繁忙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视觉中国供图
2020年11月5日,上海,大型机床及机械设备在第三届中国进口博览会3号馆技术装备展区展出。摄影徐迅/人民画报
2022年9月2日,北京,参观者在国家会议中心参观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服务贸易成果展区。摄影秦斌/人民画报
2022年8月1日,贵州省“美丽乡村”篮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在台江县大班乡大班村举行。前来观看比赛的观众爆满,气氛热烈。视觉中国供图
2023年1月2日,游客在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上欣赏“金光洞”的美景。新年假期最后一天,游客在北京颐和园溜冰场享受冰雪乐趣。摄影朱兴欣/中国日报
2022年12月31日,游客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观看演出。新华社供图
2023年1月7日,北京,2023年春运首趟列车上,乘客与乘务员合影。2023年春运期间旅客总数约为20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995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703人次。摄影徐迅/人民画报
这三年里,
这是铭刻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的共同记忆。
现在是我们互相支持、共同战胜疫情的时刻。
未签名图片来源|中国专题画廊
部分图片选自《人民画报》
编辑|段伟、王云聪、田啸、莫谦、张锦文、袁萌
校对|王一一
值班审核员|黄利伟
本文主要为大家解了一些关于生命至上风雨同舟三年抗疫的中国故事和抗击新冠病图片简单的这类相关话题,希望能得到各位的喜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