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知道元宇宙大撤退?!巨头排队说再见迪士尼相关部门遭“一锅端”探访元宇宙这些题,以及元宇宙与疫情的话题,想必不少人都想知道,那接下来听小编讲解。
《华夏时报》编辑赵毅、胡锦华上海报道
元宇宙撤退大军又添一员!3月28日,外媒证实,华特迪士尼负责下一代消费者体验的部门“一站式”,正在制定元宇宙战略。这是其此前宣布的裁员7,000名员工计划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多家巨头的裁员中,元界部门首当其冲。微软、Meta、腾讯等大公司Metaverse相关项目均已被取消或减少。
“元宇宙成为大公司裁员的‘首砍’,这并不奇怪。”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顾苏晓锐告诉华夏时报编辑,这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一方面,宏观经济难以改善,导致大型制造商面临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元宇宙目前主要处于投资阶段,很难看到实际产出。其盈利能力普遍受到外界质疑,是大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目标。此外,元界相关应用在用户中反响平平,体验不佳、价格昂贵,了元界相关应用和设备的普及。
“巨头企业纷纷加入战争,花费巨资,现在又纷纷离开。这是企业追潮流、形成泡沫然后破灭的典型表现。在经历了一段深刻的时期后,洗牌后,预计元界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层,技术层面的研发创新,为后续设备的推出和应用场景的进入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苏晓锐表示。
技术没有进步多少,但是花的却没有少。
事实上,迪士尼早在2020年就对元宇宙表现出了兴趣,时任首席战略官蒂拉克曼达迪(TilakMandadi)曾在公开文章中表示,“放眼未来,超越物理和数字障碍,展开更多故事升级,打造互动乐园”体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关键项目。”
2021年底,迪士尼前首席执行官鲍勃查佩克(BobChapek)在第四季度财报中提到,“为了更紧密地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你可以在我们自己的迪士尼元宇宙中享受无限访迪士尼元宇宙的权利。讲故事。”同样在2021年,迪士尼完成了元界游乐园的专利和商标。
随后,迪士尼正式宣布2022年元界体验计划,并成立元界战略研究部。该部门由前迪士尼消费产品高管迈克怀特(MikeWhite)领导,负责寻找方法利用迪士尼广泛的知识产权库来讲述新技术的互动故事。
据悉,元界研究团队已有约50名成员失业。只有怀特仍留在公司,但他的新角色尚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元界部门成立一年来,迪士尼没有公布任何元界相关业务,也没有发布任何硬件或软件。
今年以来,迪士尼并不是唯一一家宣布“放弃”元宇宙的公司。
1月18日,微软宣布,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以及客户需求发生变化,将于3月底在全范围内裁员1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50%。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微软已经开始裁员Surface设备、混合现实硬件HoloLens和Xbox等部门的员工。与此同时,微软还解散了刚刚成立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该团队及其两名领导者和约100名员工均已被解雇。
3月15日,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第二轮裁员,影响约1万名员工,并冻结招聘5000个空缺职位。他还表示,RealityLabs今年将砍掉一些产品,例如Portal智能显示器。
今年2月,Meta发布了2022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Meta旗下元宇宙系现实实验室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71%;报告期内亏损4279亿美元。该部门在2022年将遭受总亏损13,717亿美元,比2021年的亏损增加了3,457美元。Meta表示,这是由于Quest虚拟耳机销量下降所致。财报发布前一天,Meta宣布关闭UGC“Crayta”和VR动作“EchoVR”。
分析公司IDC研究副总裁Sharath表示“许多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进行调整,例如裁员,以平衡员工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性或未来技术将退居二线。这些公司宁愿将投资转向经过验证或已证实的举措,而不是投资于过于未来的东西。”
国内的元宇宙热潮也在降温。今年1月,据媒体报道,快手元界负责人马英武辞职,元界业务暂停。据了解,马英武自2020年加入快手以来,孵化了快手全景视频项目和快手元界空间项目,并一直专注于元界内容和消费方向的探索。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腾讯XR业务线不同部门分批收到临时总经理和HR的通知,公司宣布取消所有XR职位。对此,腾讯方面回应媒体称解散报道不实。腾讯XR业务将改变其硬件发展路径,相关业务团队将做出调整。
此外,上线仅3个月的Yuanverse社交应用PartyIsland已被字节跳动砍掉,项目团队成员已回到中国和台湾的原团队。
对此,滚石资本研究员邓新涛向华夏时报编辑表示,短期内,元宇宙的经济效益还没有显现出来。对元宇宙的投资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不仅包括底层技术,还包括内容生态的建设。2023年经济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减缓可穿戴设备的叠加、消费者热情的下降以及疫后场景的复苏。元宇宙短期内肯定无法产生直接的效益。各大厂商需要保留利润来渡过难关,选择优先级。更好的业务会让大厂商的业绩更加稳定。
“各大厂商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放弃了元宇宙,这更像是为了应对短期风险到来的战略调整。”邓新涛说道。
独立策略研究员陈佳告诉华夏时报编辑,本轮元界裁员更多涉及消费级元界应用研发,而不是全部元界应用场景。近期工业元宇宙研发不但没有放缓,反而在GPT40和AI芯片新革命的带动下保持快速增长。在2023年NVIDIAGTC大会上,黄仁勋发布了超级计算机和工业元宇宙Onmiverse,拥有100个针对场景优化的应用和更新功能。这不仅代表了未来人类最前沿的科技方向,也是应用技术在现实场景中的落地。
“工业虚拟宇宙的加速发展与消费虚拟宇宙的大规模撤资并不矛盾。”陈佳表示,国内很多元界场景分析只是口号,因为无法区分工业元界和消费级元界的技术差异,而且常常混淆元界概念、研发、场景和实际应用,如今对元界的批评者和指责者往往是那些过去盲目崇拜和炒作元宇宙的人。
事实上,去年我国多部门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就明确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未来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尤其是主要技术进步路径。在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规划中,存在大量与工业虚拟现实产业链重叠的微科技应用场景。“从目前的产业链数据来看,产业虚拟宇宙的发展前景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陈佳说道。
元宇宙里还有什么故事可讲吗?
裁员的不仅仅是巨头。采访中,小编了解到,去年持续流行的元宇宙“人潮涌动”已经逐渐消退。
一位科技行业资深招聘顾告诉华夏时报编辑,与去年元界火的情况相比,今年元界相关职位的招聘热情确实有所减弱。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还没有看到大量的公司。元宇宙相关人才的招聘并不像去年那样,大公司到处从初创公司那里抢人。
“但对核心技术人才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元宇宙对人才的要求非常多样化。从VR/AR、区块链、人工智能到3D建模、虚拟人、设计等,都需要最核心的技术。”
他还表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技术是最稀缺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元界职位的薪资比较高,因为门槛确实很高。很多人看起来都能做元界,但如果我们仔细谈谈,这不符合任务。”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界产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余佳宁向华夏时报编辑表示,一方面,元界是一个新兴领域,无论是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拓展,还是开发新的硬件或软件业务,对于各大企业来说,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
“元界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早期,由于元界概念的普及,一些企业以高薪争夺专业人才,导致企业大量的资金成本。元界理念和业务的先进性,直接业务收入相对较低,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还需要一个过程。”于佳宁说道。
那么元宇宙中有新的故事可讲吗?
“未来一两年内,我们不太可能看到非常成功的元界产品。不可否认,元界的到来需要极其巨大的投资。”于佳宁表示,“但在我看来,元宇宙并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是数字生活方式发展和科技融合的必然结果。即使未来有很多变数和困难,但它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朝着最初的方向迈进,目前元界技术还在不断迭代更新,各种技术带来的变革性融合创新的时代尚未到来,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发展元宇宙的发展和核心概念的普及,元宇宙的社会共识将逐渐形成。”
全国政协元界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吴高斌表示,元界仍然是全的技术热点,但需要从思维转向生态思维,打造产业落地。简单的技术积累和资本炒作于事无补,需要落地更多的应用场景来带来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的价值支撑。
苏图元宇宙研究院在《中国工业元宇宙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工业元宇宙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加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跨界合作,才能实现产业元宇宙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元界行业的定义和监管逐步到位,元界的边界开始变得更加清晰,行业开始具备识别元界企业的初步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进入门槛的提高,小企业开始被巨头超越。由于并购,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和伪元宇宙概念开始离开市场,资本开始回归理性。”苏兔元宇宙研究院首席探索官赵嘉茹告诉中国编辑次。
关于元宇宙大撤退?!巨头排队说再见迪士尼相关部门遭“一锅端”探访元宇宙和一些关于元宇宙与疫情这类相关的内容,本篇文章已作了详细的解,希望诸位能喜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