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遭网暴专家流调泄露影响公众配合防疫

 admin   2025-02-08 03:59   8 人阅读  0 条评论

这个文章主要介绍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遭网暴专家流调泄露影响公众配合防疫,和一些关于大连确诊新冠婴儿情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网友有帮助。

1月12日,一名从天津返回大连的新型冠状病感染者自报遭遇网络暴力,引发广泛关注。同日,大连市甘井子区在对天津返乡人员进行筛查时,发现2人感染新型冠状病。其中一人称,自己的个人移民信息被泄露,遭受网络暴力。他和家人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南都隐私卫士团队发现,疫情发生以来,此类泄密事件至少发生数十起,单起事件影响人数超过5000人,受害者遍布全国。如何防止COVID-19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泄露,成为公众长期关注的话题之一。

有专家表示,个人信息泄露会影响公众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意愿。当人们亲眼目睹人流调查信息泄露后可能遭遇的情况,或者有人“铤而走险”隐瞒自己的情况时,就要对泄密者进行严厉处罚。

1

一名从天津返回大连的受感染学生称自己遭受了“传闻中的网络暴力”

1月12日,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称,在该市甘井子区对天津返京管控人员进行例行检测时,发现两人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两名感染者是大学好友。1月3日至8日,他们在天津市津南区活动,1月8日一起乘坐火车,1月9日抵达大连。

当日晚间,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博介绍疫情情况称,截至18时00分,共识别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1人,其中公司人员28人,其中包括与感染者同车的19名乘客。感染者的6名直系亲属、1名出租车司机、2名便利店店员均已被集中管控,目前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公开信息显示,1月8日,天津市新增确诊病例20例。1月9日,天津发布了关于本轮疫情的首个通报,随后又宣布将天津市津南区6个地区划为中风险地区,1个地区划为高风险地区。

1月12日晚,一则《从天津返回大连的感染学生自称遭网络暴力谩骂》的新闻登上热搜榜,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其中一名感染者小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和朋友在离开天津前进行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离开前天津仍属于低风险地区学校。1月9日抵达大连后,小白主动向社区报告病情,并与陪同的母亲一起进入居家隔离。小白解释说,她和朋友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烧、咳嗽的症状,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感染的。

“微博上有严重的网络暴力谣言,各种人纷纷来加我微信。”小白称,通知发出后,他的谣言信息被泄露,他遭受了网络暴力。这给母亲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我母亲一直在家,却因此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我觉得这很不合理。”

南都隐私卫士获悉,确诊病例小白在网上流传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电话号码、学校名称、详细居住地址、行踪以及多名密切接触者的具体地址。

为了了解小白六调泄露信息的真相,南都隐私卫士多次致电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电话始终占线。随后,他们联系大连市卫健委,但被告知不方便回应,并表示所有与疫情有关的题将由大连市委宣传部统一回应。

2

难以解释类似事件已发生数十起

“别给我们大学生丢脸了好吗?”“知道发生疫情后,你没有留在当地自我监控,反而回家伤害了家人。”……个人流通信息泄露后,这样的诽谤和谩骂还没有停止。给小白和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麻烦。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对小白的言论表示质疑。争议的主要焦点是小白声称自己“一直在家”和妈妈在一起。不过,在大连市公布的密切接触者名单中,感染者的直系亲属中有6人。据此,认定她没有严格遵守居家隔离要求。所谓的汇报只是一个形式。

南都隐私卫士发现,疫情发生两年来,COVID-19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信息泄露事件频发,早已成为“痼疾”。据南都网不完全统计,此类泄密事件至少发生数十起,单起事件影响人数超过5000人,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南都盘点2020年涉疫情信息泄露情况

去年9月,福建省莆田警方通报,两名医疗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将莆田当地COVID-19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转发给家庭群,引发大量传播和讨论,给受害者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和痛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二人处以500元行政处罚。

同年5月,宁夏银川的范某新冠病检测呈阳性后,他的详细流通报告在网上被曝光,其中包括他和家人的姓名、号码、地址以及详细的行程记录。对此,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将向多个相关部门同时发送流量调查报告。目前尚不清楚泄漏可能发生在哪个环节。相关人员将追查泄漏源头并进行处理。

3

专家流程图泄露或影响防疫合作意愿

为什么COVID-19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如此频繁且难以彻底纠正?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对泄密者的处罚大多以罚款或行政拘留结束。这样的处罚措施是否恰当?

世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新锐表示,由于个人信息泄露会影响公众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意愿,因此他一直认为此类事件应该受到严厉惩处。在他看来,疫情期间泄露个人调查信息比普通信息泄露要严重得多。泄露的内容可能包含行踪、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这可能会给今后调查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大难度。

“为什么有些人在调查过程中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这也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当公众目睹个人调查信息泄露后可能面临的损害时,就会破坏双方之间的信任。”公众与防疫机构的关系,从而影响防疫效果。”王新锐分析道。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中心评估实验室副主任何彦哲表示,COVID-19患者信息屡次泄露的背后,其实是泄露者、转发者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无意识”。可能是内部人士获得患者信息后,“不小心”、“无意识”泄露了信息,然后很多人随意转发。

他直言,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且没有得到遏制。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起到良好的警示和后续作用”。

“泄露个人信息的处罚仍然很轻。”王新锐对此也有类似的看法。“不仅如此,处罚结果还需要更多的公示。人们不仅要知道发生了信息泄露,还要了解后续的处理结果。毕竟,个人信息泄露给当事人带来的困扰和伤害是很难挽回的。”维修。”

此外,他认为,加强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是解决这一题的关键。保护别人也是保护自己。“如果大家的意识很强,就不会因为好奇而点击或讨论泄露的个人信息,也不会‘随手’转发——。这些行为既不道德又违法,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撰稿南都见习编辑范文阳

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遭网暴专家流调泄露影响公众配合防疫和大连确诊新冠婴儿情况的话题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本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并收藏本站吧。

本文地址:http://www.szrclighting.com/post/2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