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小伙伴都想知道沙尘还会来!西北、华北、东北等多地或再现“黄沙漫天”和关于大风黄沙冷空气的一些题,接下来让小编带你揭晓一下。
3月19日至23日,北方多地遭遇沙尘天气,影响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约20个省份不同程度陷入沙尘天气。
3月26日,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表示“这是今年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过程。”
回顾推进过程,张碧辉向红星新闻还原了本轮沙尘暴席卷我国的路径3月19日,沙尘暴开始影响新疆;20日至21日,自西向东影响甘肃、青海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22日,沙尘主体影响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等地;23日,沙尘南下至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等地。
从强度来看,张碧辉说“本次过程强度达到强沙尘暴级别,是2000年以来3月第三强。”沙尘暴影响期间,新疆南部、甘肃中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区、北京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新疆西南部、河北北部、北京、黑龙江西南部等地局地出现强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不足100米至200米。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监测图像
灰尘从哪里来?
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多风天气
张碧辉告诉红星新闻,过去3月份也是沙尘天气高发期。他解释说,今年3月以来,蒙古国和我国北部地区出现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大风天气增多的情况。另外,植被还没有变绿。结合暴露沙源区的地表条件,容易发生大范围的沙尘天气。
对于本轮沙尘天气的成因,张碧辉表示,3月中上旬,蒙古国及我国西北沙源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5-8。年基本无降水,地表无积雪。此外,今年蒙古国气旋强度较强,冷空气活动较多。当气旋及其背后的冷空气向东移动时,强风搅动沙尘,将其输送通过高空,向南和向东移动。我国东北地区、华北、西北以及黄淮、江淮地区下沉导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状况。
从风力资料还可以看出,3月19日至23日沙尘过程中,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河北北部、北京西部等地阵风达到9级至10级。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兴安盟等地阵风达到1112级。因此,大风也为沙源区局部排沙和沙源远距离输送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下游有沙子和灰尘。
近10年北方沙尘过程次数多于同期
预计沙尘还会再次降临
那么,这一轮沙尘天气过后,今年还会不会再出现一次沙尘天气呢?对此,张碧辉预计,3月31日至4月2日,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将出现一次由西向东的沙尘天气过程。
张碧辉介绍,今年春季,蒙古南部至内蒙古中西部的沙源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偏高。而且蒙古气旋周期性南移,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形成。他说“预计我国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将高于近十年同期,沙尘总体强度与过去相同。十年”。
对于今年沙尘天气频发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报室研究员丁婷认为,今年沙尘天气频发主要与近期大气异常有关。循环。今年早春气温明显回暖,特别是3月初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增温天气,导致早期冻土层沙质土壤迅速融化。3月至4月是北方大风季节。在一定的强风条件下,沙源区的沙尘多次被输送到我国。这也是今年多次出现严重沙尘天气的最直接原因。
在丁婷看来,沙尘发生的频率也直接受到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因此会表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例如,2017年和2022年春季只会出现一场沙尘暴。
不过,丁婷也分析说,近年来,我国北方植被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体有利于我国沙尘数量逐步减少。不过,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也是我国重要的沙尘来源地。2022年植被生长季,蒙古国降水量少于近20年同期。沙源区植被覆盖度较差,地表露,缺乏植被保护。
因此,丁挺建议,要加大科技攻关和部门合作,加强沙尘来源、沙尘输送动力等机制和沙尘天气数值模式预报技术研究,提高预报和预报水平。预警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沙源区生态管理、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评估、沙尘灾害应急处置等联动联动,为防灾减灾和科学防治提供支撑。以及精准的防砂。
红星新闻编辑杨钰琪、吴洋北京报道
主编关莉编辑彭江
本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解了一些关于沙尘还会来!西北、华北、东北等多地或再现“黄沙漫天”和大风黄沙冷空气的这类话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