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不少网友都想知道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经济形势理性看)和一些对于这次疫情的深刻认识的相关题,接下让小编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吧!
核心阅读
中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始终在风风雨雨中成长和发展。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充满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努力奋斗,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战胜风险挑战、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复苏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新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改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不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复苏,总体在经济恢复向好的同时,经济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和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共同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复苏、总体向好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恢复向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运行总体向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5%,比去年全年增速快2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增速快1个百分点。呈现明显边际改善趋势,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保持领先地位。
内需拉动作用显着增强。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位。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消费加速复苏。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8%和57%。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支持投资。增强效果。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产量创历史第二高。工业生产稳步恢复。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去年全年增速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加快复苏。1-7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文化等接触聚集性服务业增速加快。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1-7月,全国城镇平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高于GDP增速。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货物净出口扩大,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两个月增加。7月末,外汇储备增至32万亿美元以上,收支保持平衡。综合来看,今年我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企业主体预期持续改善,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年。
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通胀居高不下、主要经济体紧缩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凸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抬头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改善。根本原因是我们坚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变,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推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上半年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加强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取得重要进展。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160%、74%,电动乘用车、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等“三新”产品出口总额太阳能电池增加了616%。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服务业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61%。制造业比重保持稳定。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7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增长动力加快转变。新产业、新产品强劲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航天器及装备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智能汽车装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29、297、36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个,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350个、545个、531个。新业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智能制造、智慧矿山、智慧港口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新困难新挑战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正处于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经济复苏举步维艰。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的最新预测虽然将今年全经济增速较4月份的预测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30%,但仍低于去年35%的增速,也远低于2000年的平均水平。2019年增长率为38。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紧缩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和债务风险。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我国外贸出口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美国和西方对华遏制打压升级,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调整,这些都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内需不足。消费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受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影响,居民消费更加谨慎,大宗商品销售放缓,居民商品消费减弱。投资增速放缓,民间投资意愿有待增强。受需求不足影响,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受需求不足、价格下跌影响,经营压力加大。一些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扩大投资缺乏动力。此外,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风险隐患。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需不足、疫情等周期性因素滞后影响、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结构性题相互作用的结果。应该看到,疫情防控稳定后,经济复苏将是波浪式发展、曲折过程。它不是一日之功所能修复的,也不是单方面崛起的。中国经济是一片汪洋大海,始终在风风雨雨中成长和发展。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充满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努力奋斗,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战胜风险挑战、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提振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意见》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关于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地房地产政策正在调整优化……我国宏观政策工具箱工具充足,经济发展有良好支撑和有利条件。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内生动力持续提升、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化解,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准确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延伸、优化、完善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延长普惠性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期限,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融资成本稳定和下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扩大内需。我们将加大促消费政策力度,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有效扩大消费。以扩大有效需求带动供给结构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投资引领作用,激活民间投资内生动力,促进利用外资稳定、扩大、提质,加大激活资本市场力度,提振投资者信心。
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补延伸升级做强,提高产业供应链自主可控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新领域、新赛道投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与企业定期沟通机制,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落实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满足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减债计划,及时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稳步推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和化解风险。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我们要把稳定就业上升到战略高度统筹考虑,落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题。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保交付、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牢牢落实民生底线。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效增加终端需求。
关注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经济形势理性看)和一些关于对于这次疫情的深刻认识的相关内容,本篇文章已作了详细解,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